端午节
传统
您好!艾叶又飘香,时间近端阳。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。根据国务院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的规定和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》精神,2022年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和端午节放假通知如下:
端午节背景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重午节、龙舟节、天中节等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,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。
端午由来的众多说法中,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一说。相传古时楚国人痛心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为避免屈原肉身葬身鱼腹,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,或投米团入江中,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。后来每年五月初五,这个风俗也随之流传下来,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。
划龙舟
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古时盛行于吴、越、楚,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。传出国外后,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。
挂艾草与菖蒲
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,来源亦久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。如挂艾草于门,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,又可制艾绒治病,灸穴,又可驱虫。
做籺拜神
端午食粽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,属籺的一种,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,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。籺有很多品种,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,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。
粽籺
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粽的形状很多,品种各异,一般还有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、长形等各种形状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,主要有甜、咸两种。
雄黄酒
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。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。雄黄可以用作解毒剂、杀虫药。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、蝎等百虫。
五黄
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“五黄”的习俗。五黄,是指黄鱼、黄瓜、黄鳝、鸭蛋黄、雄黄酒(雄黄酒有毒性,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)。也有其它说法,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。
端午节假期温馨提示
防疫安全
目前,我国部分地区的疫情形势严峻复杂,日常出行仍需提高警惕,切忌掉以轻心。请大家务必落实以下防疫工作要求:
1.督促孩子做好自我防护,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,遵守个人疫情防护“十严格”,养成“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一米线、公筷制、不聚餐”等良好卫生习惯;
2.非必要不外出、非必要不聚餐。外出时,全程佩戴口罩、保持安全距离;
3.每天做好健康状况监测。
交通安全
1.安全过马路。教育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,关注红绿灯。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,应该先看看左右两边,确定没有车时方可过马路。
2.乘车注意事项。外出坐车时,提醒孩子不要将头、手伸出窗外;乘坐后排,需系好安全带。
3.佩戴头盔。乘坐电动车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。
防溺水安全
天气炎热,很多泳池和水上游乐设施开始启用,放假期间请您履行家长监护职责,不要让孩子单独玩水、游泳,同时做好以下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。儿童溺水防护八要点:
1.不私自下水游泳,家长要时刻看护。
2.坚持让孩子穿戴游泳装备,如泳衣等。
3.下水前做好热身活动。
4.在水中不吃东西,有可能被呛住。
5.不在水中互相嬉戏,防止呛水窒息。
6.教孩子学习游泳,学习心肺复苏技能。
7.不到陌生、无设施、无救援人员水域游泳。
8.发现溺水不盲目施救。
消防安全
不使用“三无”电器,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,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。使用燃气设备应开窗通风并看管,使用后及时关闭。发现火情,及时拨打119。
饮食安全
1.科学吃粽:粽子要趁热吃,尤其是加了油脂、肉、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;粽子不宜多吃,孩子更不能多吃,易引起消化不良;蘸着白糖吃可以保护胃黏膜。
2.夏季炎热,不少小朋友贪凉喜冷,喜食生冷瓜果,各类冷饮,容易引起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疾病。因此尽量不要吃刚从冰箱取出的水果,冷饮也不要一次大量进食,避免刺激肠胃。
传染病的预防
1.合理安排孩子休息时间,适当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幼儿体质。
2. 注意个人卫生,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,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。
3.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。
4. 预防新冠肺炎、流感、水痘、手足口病、腮腺炎、红眼病等,如出现流感样症状(发热,咳嗽,流涕等),应立即就医。
疫情期间
请大家注意安全
做好防护,避免聚集
愿家长和孩子度过一个
文明、平安、健康的六一、端午假期